登入会员 重寄密码 加入会员 正体
香港偶像剧场
   动画 人气榜 综合    动画
综合
︙☰
回上一页
第46回「私奔」延伸阅读~现代汉语中的日语词汇 ~ 兼谈明治维新的文字创新 kyokaku 2013-11-29 22:53:28
【前言】
《八重之樱》近几集,经常出现剧中人物拿出一些书籍(例:当世书生气质、同志社文学杂志)或政令布达(例:新闻纸条例、大日本宪法発布の诏敕),其所用的汉语词汇,都是我们熟悉的现代用语,一目了然,这在戏剧传播上,促进了沟通的效果。依据一些非正式统计,我们现在使用的社会和人文科学方面的名词、术语,约有70%的汉语词汇是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所新创,流传至今。这些新创汉语词汇不仅间接帮助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也深深影响现代使用汉语文字的国家,特针对此议题来浅谈其过程始末和意义。

❖ 语言文字的隔阂:
人类创造语言和文字的目的,是为了要促进沟通和保存纪录,曾经有人构想为了人类永久的和谐相处,建议把所有个别的语言文字废弃掉,创建唯一的一种语言文字让全世界人类共同使用,这在技术上没有问题,尤其在现今交通便利,电子通讯和电脑网路发达的条件下,在执行上也没有问题,但是在『人心』这一关是不可行的,因为人有彼此猜忌不信任和为了个人利益的私心,这正如基督教圣经创世纪篇巴别塔(Babel)所说的,上帝为了不让人过于方便沟通,以防止向他挑战,故意将人类语言弄乱,让住在不同地方的人使用不同的语言文字,造成沟通困难因而产生猜忌不信任,人类就永远不会团结一心,就无法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向上帝挑战,与其说是上帝技术性地将人类语言弄乱,倒不能更贴切地说是上帝看透了人心的狭隘。

❖ 中文汉字词的故步自封:
中文汉字是一种在一个方格内描绘的象形文字,字的写法、读音和意思没有严密的规则,只要多 数人约定成俗,就可被通行使用。因此造成现今有的中文汉字,高达将近五十个笔画(龘这个繁体字,相信绝大多数人不会念不会写不知道意思,不知道创造这个字有何意义?要干嘛用?),一个相同读音的中文汉字超过一百个以上(意这个读音,多达144个字),相同的中文汉字或词,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意思。在步调缓慢的农业时代,中文汉字不会觉得不好用,反正用毛笔字慢慢描慢慢写,也不碍事,兴致一来还可攀风附雅,吟诗作对,品头论足一番。但是到了18、19世纪,西方工业革命之后,一切讲求快速,西方的文化经济伴随军事侵略向亚洲东方扩张,被西方列强的军舰大炮打开大门的满清帝国仍然以老大国心态故步自封,不知奋发图强大力改革,采取自欺欺人的「中体西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政策,这犹如认为只在人力车上装上蒸汽机引擎就可跑上路一般的荒谬,洋务运动只做表面形式的改变,真正会影响认知思考和思想层面的文字用语,依然食古不化,仍然坚持使用艰深难懂的文言文,这些老旧的文字用语如何去描述西方进步的典章制度、文化知识和工业技术呢?

❖ 日文汉语词的创新:
反观东洋岛国日本,面临和大清国相同的情况,他们却体认到要和西方列强平起平坐,或打败他们,唯有和他们采取相同的一切事务。于是在明治维新时期,全面西化,包括文字用语,把西方所有新的事物,创造大量新的汉字用语来对应描述,以做为知识技术传播的基础。举凡生活事物、医药疾病、思想文化、典章制度、政治法律、经济工业、军事科技等,翻译创造易懂的新汉语词汇,透过新闻报纸和杂志书籍的迅速传播,以及正规学校知识教育的推广,奠定维新改革的成功。由于日本西化的成功,国力增强,甚至这些新创的汉语词汇大量输入到使用汉语的朝鲜、中国、越南和南洋国家。

❖ 一个社会的文字用语,反应其文明进化程度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用语,比如`科学`、`民主`、`共和`、`军事`、`经济`、`物理`、`文学`、`美术`、、`法律`、`道德`、`抽象`等,甚至像`革命`、`封建`、`阶级`、`社会主义`、`共产党`、`资本主义`这一类人们天天挂在嘴边的词,都是在20世纪初,在学习西方的浪潮中经由日本传入的,今天能够自由的交流思想、探讨学术,得归功于日语对中文的`反哺`。
在20世纪初学习西方的浪潮中,中国学者也曾尝试过用已有的古汉语翻译西方国家的科学着作,严复曾把Economics(经济学)译成`计学`或`资生学`、把Phliosophy(哲学)译成`理学`或`智学`、把Sociology(社会学)译成`群学`、把Physics(物理学)译成`格致学`等等。这是一种引经据典、从古汉语中寻找对应的译法,这种方法最终未能行得通。为何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无法精准传达西方事务的原意?究其其原因是老学究心态,摆脱不了卖弄科举八股古文思考模式,未能掌握文字语言最基本重要的思想交流和沟通功能,与时俱进,采用大众易懂的文字来翻译,导致被束诸高阁弃用。
【实际范例】
严复先生所翻译的《天演论》(1898)的第一段,是中国翻译史中最有名的段落之一。和英文原文比较一下,真的是很`古雅`,只可惜不太适合我等草民百姓阅读。
【原文】(Huxley, Thomas Henry, Evolution and Ethics, 1894)
IT may be safely assumed that, two thousand years ago, before Caesar set foot in southern Britain, the whole country-side visible from the windows of the room in which I write, was in what is called `the state of nature.` Except, it may be, by raising a few sepulchral mounds, such as those which still, here and there, break the flowing contours of the downs, man`s hands had made no mark upon it; and the thin veil of vegetation which overspread the broad-backed heights and the shelving sides of the coombs was unaffected by his industry.
【严译】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槛外诸境,历历如在几下。乃悬想二千年前,当罗马列大将恺彻未到时,此间有何景物。计惟有天造草昧,人功未施,其借征人境者,不过几处荒坟,散见坡陀起伏间。而灌木丛林,蒙茸山麓,未经删治如今日者,则无疑也。

❖ 明治维新时期,日语新创汉语词汇翻译方式
日本近代学人用汉语词翻译西文概念的过程,有种种的权衡和取舍,大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 第一种方式,借鉴西方传教士在当时中国已发行的〈汉英词典〉和汉译《新约》圣经内的辞汇:13世纪的马可•波罗,16世纪的利玛窦,1807年新教传教士莫里逊等人来到中国,都有介绍和提供西方新知和留下汉译档供参考,尤其是莫里逊于1814年出版汉译的全版《新约》圣经,1823年出齐汉英词典。譬如:“数学”、“理论”、“银行”、“保险”、“批评”、“电气”等都是出自上述的汉译档。
➤ 第二种方式,是对汉语词的原意加以改造,使之适合于作西文概念的译语:将汉语词的语意抽象化,是日本学人改造汉语词意的一种途径。例如“阶级”一词,汉语原意指台阶和官位元俸给的等级,不具多少抽象的意义,当日本学人把“阶级”作为西文“class”的译语后,便将这个词大大抽象化。另一种途径则是将汉语词的原意缩小,即取其原意中的一部分,来译西文概念。例如“文学”这个词,汉语原意十分宽泛,一切文字形态的书籍文献,都属“文学”之列,在汉唐,“文学”还是一种官职。而当日本学人用“文学”来译西文的“literature”时,只取了其中的一部分含义。还有一种途径,便是对汉语词仅仅假其字而完全不取其义,甚至赋予一种与汉语原意完全相反的意义。例如“民主”这个词,汉语原意指“庶民之主宰”,而当日本学人用以译西文的“democracy”时,便令其表达了一种与汉语原意截然对立的意义。
➤ 第三种方式,是新造汉语词:面对西文概念,在现有汉语辞汇中实在找不到相应的词可作译语时,日本学人便利用汉字组成新的词。以这种方式产生的西文译语非常多。在具象名词中,“电话”(telephone)便属这种类型。在抽象名词中,个人(individual)、民族(nation)、宗教(religion)、科学(science)、技术(
skill)、哲学(philosophy)、美学(aesthetics)等等,都属日本学人生造的汉语词。


❖ 总结:~还要让“之乎者也”复辟吗?
人类发展语言文字,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促进人与人的沟通,以免会错意产生争端。但是,上天看穿了人类狭隘猜疑的本性,故意将语言文字弄乱,让住不同地方的人,各自有不同的语言文字,让人类不方便沟通。发展自今,由于人类的智慧,运用电脑科技逐步在克服不同语言文字的障碍,再不久的未来,必可做到用随身的电子装置辅助(例:智慧型手机),两个讲不同语言的人,可以借助即时语言翻译软件的帮助,也可以面对面交谈沟通。技术上已可克服,剩下的障碍就是人心和人性。

曾有人,由于历史的仇恨观始终挥之不去,建议将现代汉语中的日语词汇全部废弃掉不要用,自行新创新语词来替代或恢复使用古汉语,这是愚蠢的狭隘文化立场,应予挞伐批判。汉语,是汉文化圈所共用的历史文明,中世纪时期,中国汉语深刻影响了日本、韩国和越南等国家,到了近代,日本汉语大举登陆,“倒流”华夏,反过来又从思想上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这就是文化融合的典型个案。文化交流从来都是双向的,我们使用大量的外来汉词语,只会为我们自己的现代化所用。而符合当下环境情势的汉语新词汇只是现代化的框架,还不是现代化的内容,只是西学的骨架,并不是西学的灵魂。有了现代化的骨架,如果没有实质的内容产物,等于没有足够的现代化的血肉,所以,我们最重要的课业,不是去计较是谁创造的汉语词汇,而是善加运用这些汉语新词汇,去创造引领快速进入现代化的内容,包括无形的思想文化和有形的物理世界。那种狭隘的地域人性和民族主义观念误导的狭隘语言文字文化立场,该被扫入历史的灰烬里。

❒ 附注:
1. 巴别塔(Tower of Babel)
基督教旧约圣经创世纪第11章中,描述到巴别塔 (Babel在巴比伦文中意谓着「高塔」在希伯来语中l的意思是「变乱」)因为建造得太高,上帝觉得如果不介入,人类就甚么都敢做,因此将建造者的语言产生变异,彼此不能沟通,建造的工程也就因此中断,最后荒废成为遗迹。
※ 创世记11:1-9(中文和合本)内容如下:
那时、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他们往东边迁移的时候、在示拿地遇见一片平原、就住在那里。
他们彼此商量说、来吧、我们要作砖、把砖烧透了。
他们就拿砖当石头、又拿石漆当灰泥。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
耶和华降临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
耶和华说、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言语、如今既作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要作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
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于是耶和华使他们从那里分散在全地上。
他们就停工、不造那城了。因为耶和华在那里变乱天下人的言语、使众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别。

2. 日语中的现代汉语借词
日语中的现代汉语借词指日语从近现代(清末以来)的汉语中借入的辞汇,相继于吴音、汉音、唐音等汉字音,是古代以来中日之间语言交流的延续。日语自古以来从汉语吸收了大量辞汇,近代(江户后期至明治时期以来)更以汉语词(汉字词)为基础,创造了大量西洋概念的新译语,称为「和制汉语」。和制汉语又重新输入中国以及朝鲜、越南,深刻影响了它们的语言。
汉语词从本来意义上说在日语中属于借词(外来语), 但由于历史久远及和制汉语的大量使用,这些词已经融入日语并成为其基础,日本人在通常使用时并不会意识到它们是外来语,故日语中的所谓「外来语」一般只指西洋语言直接音译的辞汇,不包括近代以前传入的汉语词。后者在日语中特别称为「汉语」(与中文中所谓的「汉语」有所不同)。
汉语词在日语中以汉字音发音,依时代不同有吴音、汉音、唐音等读法。较晚的唐音是宋至明清从中国传入的汉字读音,主要来源于杭州音与南京官话音。因日本已存在系统的汉字读音(吴音、汉音)且当时并无如遣唐使一般全面的文化交流,唐音并未形成完整体系。近现代(清末以来)仍有若干汉语词传入日本,但此类词与唐音类似只限于特殊领域与特殊辞汇。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现代汉语借词已经不被视为「汉语」,而是与西洋词一样归入「外来语」,使用片假名书写。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日本人观念中的「汉」只限于近代以前。
何种类的词在现代传入日本,与中日间的文化交流内容有关。由于近现代中国国势衰落,日本积极学习西方的技术、制度与文化,已经不可能再像古代的佛教、儒学那样从中国大量引入学术用语,相反,是中国积极从日本大量引入汉字词。因此近现代传入日本的汉语词主要与中国的日常生活等有关,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中华料理(中国菜):饺子(ギョウザ)、云呑/馄饨(ワンタン)、 皮蛋(ピータン)、五香粉(ウーシャンフン)、 酸辣汤(スアンラータン)、炒(チャオ)、并盘(ピンバン)、天津饭(てんしんはん) 、麻婆豆腐(マーボーどうふ)等。
➤ 麻将:麻雀(マージャン)、和了(ホーラ)、听牌(テンパイ)、绿一色(リューイーソー))、岭上开花(リンシャンカイホー)、连庄(レンチャン)等。
➤ 中国茶:乌龙茶(ウーロンちゃ)、工夫茶(クンフーちゃ)、花茶(ファーチャー) 、茶壶(チャフー)、盖碗(ガイワン)等。
➤ 中国原产或由中国传入的植物动物名:
➤ 其他:

3. 「中体西用」是由洋务运动科学家徐建寅最先提出。清末时期,西化洋务运动推行时,尽管洋务派一再回避与顽固派的争论,但面对猛烈攻击,仍不得不提出自己的「理论」。起初,他们提出「西学中源」说,认为现代西学古已有之,实际来自中国,这些学问在古代丢失了,传到西方,所以「学西学」并非「师事夷人」。很明显,这种说法牵强附会,不足以论证西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后来,洋务派又提出「中体西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以中国伦理、孔孟之言为不易之「本」,以西方科技为可变之「用」。「中体西用」说起初是为了抵抗顽固派的阻力,后来竟成为反对政治体制变革的保守思想阵营。

【图表说明】
▼巴别塔(别称巴比伦塔、通天塔),传说是两河地区的巴比伦文明(Babylon)的建筑物,在世纪帝国《Age of Empires》中,被设定为巴比伦、苏美、亚述三个文明的世界奇观建筑。


▼清议报: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等维新人士于1898年12月23日在日本横滨创办的旬刊。这份刊物大量使用日语的汉语词汇,也是日语的汉语词汇进入中国的开端。
注:《清议报》是保皇会在日本筹办的第份一机关刊物,先后设有支那人论说、日本及泰西人论说、支那近事、万国近事、支那哲学、政治小说等栏目。


▼『之乎者也』拿来当字画挂在墙壁欣赏,比当文字语言更适得其所。[注:“之乎者也”乃古代的书面语符号(标点符号),例:《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给力`是日语`外来语`?(`给力`一词最初源于日本搞笑动漫《西游记:旅程的终点》中文配音版)


▼朱熹的书法:日本儒学源自南宋的朱子学,日文汉字也学习临摹朱熹的书法


[The End]
回上一页   141人说赞 赞一个   关联: 八重之樱   人气:1567   回覆:0   编辑 关联 删除
留 言
暂无留言,欢迎留言.
留言
  • 请勿负面批评网友留言、艺人、长相。
  • 笑脸 笑脸2 YA 爆笑 笑到并轨 羡慕 冷静 无感 窃喜 脸红 疑问 冒冷汗 三条线 保密 惊讶 抛媚眼 失落 大哭 迷茫 生气 敲打指责 睡着 滑稽 亲亲 庆祝
    贴连结 | 线

    联络我们   hk.dorama.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