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會員 重寄密碼 加入會員 简体
香港偶像劇場
   動畫 人氣榜 綜合    動畫
綜合
︙☰
回上一頁
第46回「私奔」延伸閱讀~現代漢語中的日語詞彙 ~ 兼談明治維新的文字創新 kyokaku 2013-11-29 22:53:28
【前言】
《八重之櫻》近幾集,經常出現劇中人物拿出一些書籍(例:當世書生氣質、同志社文學雜誌)或政令布達(例:新聞紙条例、大日本憲法発布の詔勅),其所用的漢語詞彙,都是我們熟悉的現代用語,一目了然,這在戲劇傳播上,促進了溝通的效果。依據一些非正式統計,我們現在使用的社會和人文科學方面的名詞、術語,約有70%的漢語詞彙是日本在明治維新時期所新創,流傳至今。這些新創漢語詞彙不僅間接幫助日本明治維新的成功,也深深影響現代使用漢語文字的國家,特針對此議題來淺談其過程始末和意義。

❖ 語言文字的隔閡:
人類創造語言和文字的目的,是為了要促進溝通和保存紀錄,曾經有人構想為了人類永久的和諧相處,建議把所有個別的語言文字廢棄掉,創建唯一的一種語言文字讓全世界人類共同使用,這在技術上沒有問題,尤其在現今交通便利,電子通訊和電腦網路發達的條件下,在執行上也沒有問題,但是在『人心』這一關是不可行的,因為人有彼此猜忌不信任和為了個人利益的私心,這正如基督教聖經創世紀篇巴別塔(Babel)所說的,上帝為了不讓人過於方便溝通,以防止向他挑戰,故意將人類語言弄亂,讓住在不同地方的人使用不同的語言文字,造成溝通困難因而產生猜忌不信任,人類就永遠不會團結一心,就無法凝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向上帝挑戰,與其說是上帝技術性地將人類語言弄亂,倒不能更貼切地說是上帝看透了人心的狹隘。

❖ 中文漢字詞的故步自封:
中文漢字是一種在一個方格內描繪的象形文字,字的寫法、讀音和意思沒有嚴密的規則,只要多 數人約定成俗,就可被通行使用。因此造成現今有的中文漢字,高達將近五十個筆畫(龘這個繁體字,相信絕大多數人不會唸不會寫不知道意思,不知道創造這個字有何意義?要幹嘛用?),一個相同讀音的中文漢字超過一百個以上(意這個讀音,多達144個字),相同的中文漢字或詞,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意思。在步調緩慢的農業時代,中文漢字不會覺得不好用,反正用毛筆字慢慢描慢慢寫,也不礙事,興致一來還可攀風附雅,吟詩作對,品頭論足一番。但是到了18、19世紀,西方工業革命之後,一切講求快速,西方的文化經濟伴隨軍事侵略向亞洲東方擴張,被西方列強的軍艦大砲打開大門的滿清帝國仍然以老大國心態故步自封,不知奮發圖強大力改革,採取自欺欺人的「中體西用」(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政策,這猶如認為只在人力車上裝上蒸汽機引擎就可跑上路一般的荒謬,洋務運動只做表面形式的改變,真正會影響認知思考和思想層面的文字用語,依然食古不化,仍然堅持使用艱深難懂的文言文,這些老舊的文字用語如何去描述西方進步的典章制度、文化知識和工業技術呢?

❖ 日文漢語詞的創新:
反觀東洋島國日本,面臨和大清國相同的情況,他們卻體認到要和西方列強平起平坐,或打敗他們,唯有和他們採取相同的一切事務。於是在明治維新時期,全面西化,包括文字用語,把西方所有新的事物,創造大量新的漢字用語來對應描述,以做為知識技術傳播的基礎。舉凡生活事物、醫藥疾病、思想文化、典章制度、政治法律、經濟工業、軍事科技等,翻譯創造易懂的新漢語詞彙,透過新聞報紙和雜誌書籍的迅速傳播,以及正規學校知識教育的推廣,奠定維新改革的成功。由於日本西化的成功,國力增強,甚至這些新創的漢語詞彙大量輸入到使用漢語的朝鮮、中國、越南和南洋國家。

❖ 一個社會的文字用語,反應其文明進化程度
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說的用語,比如`科學`、`民主`、`共和`、`軍事`、`經濟`、`物理`、`文學`、`美術`、、`法律`、`道德`、`抽象`等,甚至像`革命`、`封建`、`階級`、`社會主義`、`共產黨`、`資本主義`這一類人們天天掛在嘴邊的詞,都是在20世紀初,在學習西方的浪潮中經由日本傳入的,今天能夠自由的交流思想、探討學術,得歸功於日語對中文的`反哺`。
在20世紀初學習西方的浪潮中,中國學者也曾嘗試過用已有的古漢語翻譯西方國家的科學著作,嚴復曾把Economics(經濟學)譯成`計學`或`資生學`、把Phliosophy(哲學)譯成`理學`或`智學`、把Sociology(社會學)譯成`群學`、把Physics(物理學)譯成`格致學`等等。這是一種引經據典、從古漢語中尋找對應的譯法,這種方法最終未能行得通。為何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無法精準傳達西方事務的原意?究其其原因是老學究心態,擺脫不了賣弄科舉八股古文思考模式,未能掌握文字語言最基本重要的思想交流和溝通功能,與時俱進,採用大眾易懂的文字來翻譯,導致被束諸高閣棄用。
【實際範例】
嚴復先生所翻譯的《天演論》(1898)的第一段,是中國翻譯史中最有名的段落之一。和英文原文比較一下,真的是很`古雅`,只可惜不太適合我等草民百姓閱讀。
【原文】(Huxley, Thomas Henry, Evolution and Ethics, 1894)
IT may be safely assumed that, two thousand years ago, before Caesar set foot in southern Britain, the whole country-side visible from the windows of the room in which I write, was in what is called `the state of nature.` Except, it may be, by raising a few sepulchral mounds, such as those which still, here and there, break the flowing contours of the downs, man`s hands had made no mark upon it; and the thin veil of vegetation which overspread the broad-backed heights and the shelving sides of the coombs was unaffected by his industry.
【嚴譯】赫胥黎獨處一室之中,在英倫之南,背山而面野。檻外諸境,歷歷如在幾下。乃懸想二千年前,當羅馬列大將愷徹未到時,此間有何景物。計惟有天造草昧,人功未施,其借徵人境者,不過幾處荒墳,散見坡陀起伏間。而灌木叢林,蒙茸山麓,未經刪治如今日者,則無疑也。

❖ 明治維新時期,日語新創漢語詞彙翻譯方式
日本近代學人用漢語詞翻譯西文概念的過程,有種種的權衡和取捨,大體有以下幾種方式:
➤ 第一種方式,借鑒西方傳教士在當時中國已發行的〈漢英詞典〉和漢譯《新約》聖經內的辭彙:13世紀的馬可•波羅,16世紀的利瑪竇,1807年新教傳教士莫里遜等人來到中國,都有介紹和提供西方新知和留下漢譯檔供參考,尤其是莫里遜於1814年出版漢譯的全版《新約》聖經,1823年出齊漢英詞典。譬如:“數學”、“理論”、“銀行”、“保險”、“批評”、“電氣”等都是出自上述的漢譯檔。
➤ 第二種方式,是對漢語詞的原意加以改造,使之適合於作西文概念的譯語:將漢語詞的語意抽象化,是日本學人改造漢語詞意的一種途徑。例如“階級”一詞,漢語原意指臺階和官位元俸給的等級,不具多少抽象的意義,當日本學人把“階級”作為西文“class”的譯語後,便將這個詞大大抽象化。另一種途徑則是將漢語詞的原意縮小,即取其原意中的一部分,來譯西文概念。例如“文學”這個詞,漢語原意十分寬泛,一切文字形態的書籍文獻,都屬“文學”之列,在漢唐,“文學”還是一種官職。而當日本學人用“文學”來譯西文的“literature”時,只取了其中的一部分含義。還有一種途徑,便是對漢語詞僅僅假其字而完全不取其義,甚至賦予一種與漢語原意完全相反的意義。例如“民主”這個詞,漢語原意指“庶民之主宰”,而當日本學人用以譯西文的“democracy”時,便令其表達了一種與漢語原意截然對立的意義。
➤ 第三種方式,是新造漢語詞:面對西文概念,在現有漢語辭彙中實在找不到相應的詞可作譯語時,日本學人便利用漢字組成新的詞。以這種方式產生的西文譯語非常多。在具象名詞中,“電話”(telephone)便屬這種類型。在抽象名詞中,個人(individual)、民族(nation)、宗教(religion)、科學(science)、技術(
skill)、哲學(philosophy)、美學(aesthetics)等等,都屬日本學人生造的漢語詞。


❖ 總結:~還要讓“之乎者也”復辟嗎?
人類發展語言文字,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促進人與人的溝通,以免會錯意產生爭端。但是,上天看穿了人類狹隘猜疑的本性,故意將語言文字弄亂,讓住不同地方的人,各自有不同的語言文字,讓人類不方便溝通。發展自今,由於人類的智慧,運用電腦科技逐步在克服不同語言文字的障礙,再不久的未來,必可做到用隨身的電子裝置輔助(例:智慧型手機),兩個講不同語言的人,可以借助即時語言翻譯軟件的幫助,也可以面對面交談溝通。技術上已可克服,剩下的障礙就是人心和人性。

曾有人,由於歷史的仇恨觀始終揮之不去,建議將現代漢語中的日語詞彙全部廢棄掉不要用,自行新創新語詞來替代或恢復使用古漢語,這是愚蠢的狹隘文化立場,應予撻伐批判。漢語,是漢文化圈所共用的歷史文明,中世紀時期,中國漢語深刻影響了日本、韓國和越南等國家,到了近代,日本漢語大舉登陸,“倒流”華夏,反過來又從思想上推動了中國的現代化。這就是文化融合的典型個案。文化交流從來都是雙向的,我們使用大量的外來漢詞語,只會為我們自己的現代化所用。而符合當下環境情勢的漢語新詞彙只是現代化的框架,還不是現代化的內容,只是西學的骨架,並不是西學的靈魂。有了現代化的骨架,如果沒有實質的內容產物,等於沒有足夠的現代化的血肉,所以,我們最重要的課業,不是去計較是誰創造的漢語詞彙,而是善加運用這些漢語新詞彙,去創造引領快速進入現代化的內容,包括無形的思想文化和有形的物理世界。那種狹隘的地域人性和民族主義觀念誤導的狹隘語言文字文化立場,該被掃入歷史的灰燼裡。

❒ 附註:
1. 巴別塔(Tower of Babel)
基督教舊約聖經創世紀第11章中,描述到巴別塔 (Babel在巴比倫文中意謂著「高塔」在希伯來語中l的意思是「變亂」)因為建造得太高,上帝覺得如果不介入,人類就甚麼都敢做,因此將建造者的語言產生變異,彼此不能溝通,建造的工程也就因此中斷,最後荒廢成為遺跡。
※ 創世記11:1-9(中文和合本)內容如下:
那時、天下人的口音言語、都是一樣。他們往東邊遷移的時候、在示拿地遇見一片平原、就住在那裏。
他們彼此商量說、來吧、我們要作磚、把磚燒透了。
他們就拿磚當石頭、又拿石漆當灰泥。他們說、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
耶和華降臨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
耶和華說、看哪、他們成為一樣的人民、都是一樣的言語、如今既作起這事來、以後他們所要作的事、就沒有不成就的了。
我們下去、在那裏變亂他們的口音、使他們的言語、彼此不通。於是耶和華使他們從那裏分散在全地上。
他們就停工、不造那城了。因為耶和華在那裏變亂天下人的言語、使眾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別。

2. 日語中的現代漢語借詞
日語中的現代漢語借詞指日語從近現代(清末以來)的漢語中借入的辭彙,相繼於吳音、漢音、唐音等漢字音,是古代以來中日之間語言交流的延續。日語自古以來從漢語吸收了大量辭彙,近代(江戶後期至明治時期以來)更以漢語詞(漢字詞)為基礎,創造了大量西洋概念的新譯語,稱為「和製漢語」。和製漢語又重新輸入中國以及朝鮮、越南,深刻影響了它們的語言。
漢語詞從本來意義上說在日語中屬於借詞(外來語), 但由於歷史久遠及和製漢語的大量使用,這些詞已經融入日語並成為其基礎,日本人在通常使用時並不會意識到它們是外來語,故日語中的所謂「外來語」一般只指西洋語言直接音譯的辭彙,不包括近代以前傳入的漢語詞。後者在日語中特別稱為「漢語」(與中文中所謂的「漢語」有所不同)。
漢語詞在日語中以漢字音發音,依時代不同有吳音、漢音、唐音等讀法。較晚的唐音是宋至明清從中國傳入的漢字讀音,主要來源於杭州音與南京官話音。因日本已存在系統的漢字讀音(吳音、漢音)且當時並無如遣唐使一般全面的文化交流,唐音並未形成完整體系。近現代(清末以來)仍有若干漢語詞傳入日本,但此類詞與唐音類似只限於特殊領域與特殊辭彙。需要指出的是,這些現代漢語借詞已經不被視為「漢語」,而是與西洋詞一樣歸入「外來語」,使用片假名書寫。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日本人觀念中的「漢」只限於近代以前。
何種類的詞在現代傳入日本,與中日間的文化交流內容有關。由於近現代中國國勢衰落,日本積極學習西方的技術、制度與文化,已經不可能再像古代的佛教、儒學那樣從中國大量引入學術用語,相反,是中國積極從日本大量引入漢字詞。因此近現代傳入日本的漢語詞主要與中國的日常生活等有關,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 中華料理(中國菜):餃子(ギョウザ)、雲呑/餛飩(ワンタン)、 皮蛋(ピータン)、五香粉(ウーシャンフン)、 酸辣湯(スアンラータン)、炒(チャオ)、併盤(ピンバン)、天津飯(てんしんはん) 、麻婆豆腐(マーボーどうふ)等。
➤ 麻將:麻雀(マージャン)、和了(ホーラ)、聴牌(テンパイ)、緑一色(リューイーソー))、嶺上開花(リンシャンカイホー)、連荘(レンチャン)等。
➤ 中國茶:烏龍茶(ウーロンちゃ)、工夫茶(クンフーちゃ)、花茶(ファーチャー) 、茶壷(チャフー)、蓋碗(ガイワン)等。
➤ 中國原產或由中國傳入的植物動物名:
➤ 其他:

3. 「中體西用」是由洋務運動科學家徐建寅最先提出。清末時期,西化洋務運動推行時,儘管洋務派一再迴避與頑固派的爭論,但面對猛烈攻擊,仍不得不提出自己的「理論」。起初,他們提出「西學中源」說,認為現代西學古已有之,實際來自中國,這些學問在古代丟失了,傳到西方,所以「學西學」並非「師事夷人」。很明顯,這種說法牽強附會,不足以論證西學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後來,洋務派又提出「中體西用」(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即以中國倫理、孔孟之言為不易之「本」,以西方科技為可變之「用」。「中體西用」說起初是為了抵抗頑固派的阻力,後來竟成為反對政治體制變革的保守思想陣營。

【圖表說明】
▼巴別塔(別稱巴比倫塔、通天塔),傳說是兩河地區的巴比倫文明(Babylon)的建築物,在世紀帝國《Age of Empires》中,被設定為巴比倫、蘇美、亞述三個文明的世界奇觀建築。


▼清議報:戊戌變法失敗後,梁啟超等維新人士於1898年12月23日在日本橫濱創辦的旬刊。這份刊物大量使用日語的漢語詞彙,也是日語的漢語詞彙進入中國的開端。
註:《清議報》是保皇會在日本籌辦的第份一機關刊物,先後設有支那人論說、日本及泰西人論說、支那近事、萬國近事、支那哲學、政治小說等欄目。


▼『之乎者也』拿來當字畫掛在牆壁欣賞,比當文字語言更適得其所。[註:“之乎者也”乃古代的書面語符號(標點符號),例:《論語》“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給力`是日語`外來語`?(`給力`一詞最初源於日本搞笑動漫《西遊記:旅程的終點》中文配音版)


▼朱熹的書法:日本儒學源自南宋的朱子學,日文漢字也學習臨摹朱熹的書法


[The End]
回上一頁   141人說讚 讚一個   關聯: 八重之櫻   人氣:1567   回覆:0   編輯 關聯 刪除
留 言
暫無留言,歡迎留言.
留言
  • 請勿負面批評網友留言、藝人、長相。
  • 笑臉 笑臉2 YA 爆笑 笑到並軌 羨慕 冷靜 無感 竊喜 臉紅 疑問 冒冷汗 三條線 保密 驚訝 拋媚眼 失落 大哭 迷茫 生氣 敲打指責 睡著 滑稽 親親 慶祝
    貼連結 |

    聯絡我們   hk.dorama.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