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会员 重寄密码 加入会员 正体
香港偶像剧场
   动画 人气榜 综合    动画
综合
︙☰
回上一页
「一个太空冒险的故事,以及对战争意识的严厉指控」《Ender`s Game》电影版观后感 迫水未来 2014-01-17 23:45:30
本文将会有剧情透露,还未欣赏过电影及原着的读者请慎种考虑是否继续阅读。

「ここは军队じゃないよ。だからキミは兵士でもない。仆はキミに、兵士になんかなって欲しくはない。」
ーーサコミズ・シンゴ队长からハルザキカナタへ
ウルトラマンメビウスアンデレスホリゾント 怪兽使いの遗产
「这里不是军队喔。所以你也不是士兵。我并不想要你成为什么士兵。」
--GREW GUYS JAPAN迫水队长对提案潜入宣称是为和平而来メイツ星人太空船抹杀之的春咲彼方所说的话
出自朱川凑人所着的超人力霸王Mebius小说版「另一个地平线」中的「怪兽使的遗产」

「一个太空冒险的故事,以及对战争意识的严厉指控。极力推荐!」--Library Journal对战争游戏原着之评论

「孩子,你做了艰难的选择。全有或全无。终结他们,或者终结我们。但是上天知道,绝对没有其他可以办到的方法。恭喜你,你打败了他们,一切都结束了。」出自原着




「Ender`s Game(战争游戏)」是我个人从看完原着之后就很想看的电影,不过台湾上映是在12月20日,而刚好我去年的十二月特别忙碌,而且一月一日之后就是期末时间了,而本校的本学期又是在昨天(1/16)才结束。本来有点担心是不是没有机会在电影院看到,虽然我个人的首选威秀影城不是下档了(台北的)就是时间我根本不会想去(新竹的),不过最后还是在京华城的喜满客看了今天(1/17)中午的战争游戏。另外我上一次在电影院看非日本片也是好几年前的事了。



虽然说设备并不差,不过毕竟比起威秀还是有一段距离(价钱差了大概二三十块吧),而且太空梭发射轰隆隆时天花板好像也跟着发出声响......。


左至右:安德森少校、葛拉夫上校、(主角)安德威金、佩特拉、梅哲、薇伦婷威金

原着作者是Orson Scott Card,原作曾经获得雨果奖第二名,台湾曾经三度代理出版,分别译为:「战争游戏」、「致命儿戏」、「战争游戏」。我第一次看(去年五月)的版本是星盒子的「致命儿戏」(我们学校图书馆的),不过据说除了封面封底之外和第一次出版的「战争游戏」没有差别。天下去年则重新翻译,并回到「战争游戏」这个书名,如果我没弄错的话电影的译名就是以天下版为准的。

因为虽然我也有入天下版,但是因为我目前手上只有星盒子版,所以以下也些译名会使用星盒子的译名,请见谅。

以下的心得是看过原作之后的我对于电影改编的一些想法,当然,如果是先看电影的人或许跟我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毕竟看过了原着就会被原着影响,没办法把电影当作纯粹独立的新事物来对待。


国际舰队--为了抵抗虫族而设立的国际联合军队

如果先说结论的话,其实电影本身还满不错看的(个人对原作的评价是超好看),只是删除或是简化了很多原作的内容。毕竟这和片长因素有关,本片不到两小时,个人认为有点不够,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按电影的速度来看的话个人是认为可能要两部曲才能比较完整的表达书中的事物。
只是当然没办法这样。

电影中只保留了主线,以安德的姊姊薇伦婷与彼得为主角的副线「洛克与狄摩西尼斯」完全被删除。主线部分剧情简化,很多事件被合并,出场人物减少或是被合并。
设定上也是简化或是变更,原作中的美苏冷战当然不用说被删除,原本两次入侵变成只有一次,然后像是国际舰队的一些布局或是组织或是其他历史等等当然也都尽可能简单化,毕竟没有时间。另外像是原作中安德是六岁被招募,然后过了好几年的训练才成为国际舰队战斗指挥官;但是互许是时间考量加上没办法请到够多又够好的那么小年纪的演员,电影中不但时间被压缩,战斗学校也是从青少年(大概国小最后几年或国中入学左右,我猜)作为对象。另外,在原作中战斗学校之前并没有预备学校,不过电影有。


国际舰队战斗学校,电影前期的主要场景

原着中提到了很多议题,电影中并不是每一个都有提到。如果要说电影最要强调的一个主题,我想应该就是「对战争/军人意识的指控」。尤其是对于「如果不彻底摧毁对手他下次就会摧毁你」这种想法的批判。安德一开始在预备学校受到霸凌时的把霸凌者打倒在地之后又踹了他好几脚,他因此被选中进入战斗学校;电影中后一向看不爽安德的邦索找安德单挑时安德把他打到无法再站起来(原着中更暴力),(电影中的)安德因此不想再继续成为「优秀指挥官」的路途;电影最后安德发现其实根本不是模拟测验而是实战自己是灭族杀手而愤怒加羞愧时葛拉夫上校说「为了我们要生存下去所以我们要彻底消灭虫族」,我想安德听到这句话时应该是更加痛恨自己吧,虽然说他过去会采取「不只战胜对方,还要让他痛苦害怕而永远不敢进犯我」的策略很大的原因是和因为过于暴力而被国际舰队排除在清单之外的彼得一同生活(每天被欺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葛拉夫故意孤立他不对他伸出援手,因为「当他指挥舰队时可没有人可以依靠」,但是他因为被骗而导致自己成为种族屠杀者而羞愤时葛拉夫却搬出他自己以前在运用的原则来说服(?称赞?)他,对安德来说似乎就是在说自己和彼得一样是一个惨忍暴力的人。

葛拉夫上校刻意制造孤立(比如说把安德塑造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当然其他同学会看不惯这种人)并给予安德许多过分的要求来让安德保持创意,以成为最优秀的指挥官。不过很可惜的是电影中对于安德和其他战斗学校学员间相处的变化描述的不是很足够(比如说和他同期的新兵团成员一开始把他当朋友,但后来却把他当成可敬的上司),以致安德的那种被孤立的感觉没有很出来,而且因为战斗学校的戏份被严重压缩(战斗学校的部分大概只占电影的一半,可是在原作中是占了四分之三到五分之四),很多事件不是被合成一个就是忽略掉,于是塑造出来的感觉就好像跟原作中的「大家都敬畏安德」不太一样,感觉还是有相当的同伴情谊存在。而且还会形成一种各种刁难好像对于安德身心没有什么影响(原作中安德想要离开战斗学校的主因是受不了那些教官无理的刁难和心理上的虐待),只是让安德不断升级的感觉。

另外因为电影中对于安德内心的描述少了不少,所以可能会无法了解安德有时候的一些作为的原因或是内心想法。比如说前面提到的把欺负他的人打倒还不够要狠狠地让他通苦让他害怕得作为,如果只看电影可能会觉得安德真是暴力是不是在享受过程,或是只是很冷血地如此思考之后实行,并且做完之后心里也有没有任何愧疚。其实并不然,在原着中安德伤害他人时屡屡提到安德其实并不想那么做,可是碍于所谓的现实等安德最后还是决定如此行动,但即使如此他事后还是常常悔恨自己会什么要如此,难道我和彼得一模一样?(电影中也有提到安德害怕自己成为彼得)等等。另外最后的一场指挥中在原着中安德受不了长期训练的折磨想要一了百了所以想说胡乱来(尤指直接攻击母星)自己就会被舰队放弃而解脱,不过在电影中好像变成这是安德的一种策略。

其实不只安德,其他人的内心想法或是一些战斗学校、国际舰队等人的想法或是做为背后的思维也很多都没有出来,像是为什么安德会反其道而行让最年幼的睡在房间的最前端。






在电影中佩特拉的戏份及重要性都大幅提升,其中很多原本薇伦婷分担的角色都转移到佩特拉身上了。在原作中薇伦婷可以说是唯一对安德以平等眼光看待并且给予无限的爱的人,同时也是安德唯一的支柱和最爱。不过在电影中佩特拉也成为了安德的支柱(另外虽然还不到最爱但应该也有爱了,原着中佩特拉对安德就和其他安德指挥之下的小队长一样所带的感情是是尊敬)。电影似乎想塑造出佩特拉和安德之间的两小无猜的淡淡情愫,像是在佩特拉和安德一起私下练习时总觉得有些粉红色色彩(读原作时则完全没有这种感觉!)、陪在看到邦佐性命垂危而怨恨自己和教官的安德身边的也是佩特拉、最后安德被葛拉夫打镇定剂(因为安德那时几乎可以说是崩溃了)而熟睡时陪在安德身边的还是佩特拉等等,不过最后还是没有什么具体的结果,而且我本来以为(期待)电影会原创负责发射MD装置(可以视为一种大规模毁灭性武器)佩特拉在得知自己最后对虫族星球发射MD并非模拟而是实战时会认为自己双手沾满了鲜血而和安德互相安慰之类的(不过仔细想想,在那个世界中绝大部分的人在国际舰队的不断洗脑之下都将虫族视为该被消灭殆尽的对象,把他们灭族欢呼都来不及了,而且像是安德也是因为了解了虫族之后才对他们有特殊的情感),不过显然只是自己的私心妄想。

电影中薇伦婷被葛拉夫利用劝安德继续重返训练的部分,电影比起原作平静多了(不过电影和原着中安德想要退出的理由也不同),只是原着中每一次薇伦婷邦为葛拉夫推安德一把后都会认为自己背叛了安德觉得自己十分丑陋可耻而自责,可是电影中完全拿掉了!我觉得十分可惜。

前面说到邦佐,老实说我想像中的邦佐应该是高大型的,可是电影中的邦佐好矮!这和他所应该要散发出来的气质有些不配啊。

另外,在原作中彼得占有重要地位,彼得的阴影也一直垄罩着安德和薇伦婷。只是电影中彼得来一下下,觉得满可惜的。



电影对白有直接引用原作中的一些文句,不过因为电影中有些情节被浓缩或是没有提到,因此电影中使用这些文句时个人是认为可能会有些不知其索然,或是最其他的理解。比如说安德和˙邦佐在浴室之战开打前安德提到了邦佐的父亲,其实原作中有说道邦佐是很在意所谓「家族荣耀」的人,所以很自然可以理解为什么安德会提到他父亲,但是在电影中完全没说到这一块,所以这时感觉就有一些突兀了。


战斗学校的游戏室

本作的特效可以说是非常杰出,很漂亮。而无重力的战斗室的战争游戏也表现得非常好!令人叹为观止。舰队战的部分虽然不多但也很精采。另外比较静态的风景像是外星球的光采和太空梭升空等也做得很棒。其他像是太空梭、国际舰队的各种制服、车辆、战斗游戏专用衣、各种小道具等等的设计我个人也满喜欢的。


国际舰队的侵略舰队群,国际舰队的船舰设计老是让我想到宇宙战舰大和号系列中地球防卫军的量产型巡洋舰


电影中也有提到原着中的心智游戏,不过只有改编其中一小部分。据我所看到的文章显示原着中的心智游戏之部分其实是依照现实的心理学研究而写出来的,只是我对心理学没有什么认识,当然不能发表什么。不过我要说的是,虽然心智游戏是很重要的关键,但即使去掉心智游戏的部分我还是会给原着极高的评价。

电影中有新增了一个很有趣的点,就是让梅哲有刺青,而这个刺青是用来和亡者间作情感上的联系所用。原着的最后安德成为亡灵代言人,我想电影是想在这里下伏笔吧,而最后安德也成为了有点类似(但还是不太一样)的亡灵代言人。另外,在原着中梅哲当英雄时是第二次入侵,那时人类已经组成国际舰队有太空战舰了,梅哲是太空舰的舰长(还是一支小分队的指挥官的样子),不过在电影中第一次入侵(电影的第二次入侵相当于原着的第三次入侵)时间是设定在不久后的近未来(可以看到F-35闪电二式已经投入实战),梅哲也变成战斗机中队的指挥官。




对虫族攻略战完之后安德和葛拉夫的对话我认为十分值得深思。

首先,安德提到那些战舰上的人本来可以不用死但我却让他们去送死,葛拉夫却回说:他们的死荣耀整个人类。
为什么我无法喜欢进击的巨人?就是因为进击的巨人中充满了像是葛拉夫的人,认为在作战中死去的军人也好市民也好都是「荣耀全人类」。我无法接受这一点(尤其是市民,军人至少还有可能是自愿的),什么为了全体牺牲少数的生命是可以被轻易许可的,然后这些被牺牲的生命「死得很光荣」。这种美化死亡、美化战争的话,就如同初代超人力霸王中「地球是故乡」的那句名言一样:「牺牲者总是如此,只有词藻是漂亮的」。

再者,当然是对「今天我不消灭他们明天他就会消灭我们」的想法做批判。从古至今,这种想法一直都存在,而且可以说是被很多人视为真理,于是各种战争及惨剧永远不会止息。认为暴力和毁灭是解决事情的最好手段,认为彻底歼灭他人是理所当然的事。如古人类持续抱着这种想法进出太空,那么将来成为入侵者的恐怕不是外星人而是人类自己。

安德最后和虫族残党的那一个部分应该也可以让我们学习到面对我们自己认为的敌人我们应该怎么做才是最好的,是要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压过别人脑中只有战胜与击败?还是试着站在和对方同等的立场用爱去思考?但是我想很多人还是会坚持葛拉夫路线。

或许有人会认为战争游戏是在描述安德从Boy到Man的「成长」,可是我倒认为是从Human到Soldier的「摧残」。Solider这个字,可没有「人」。



其实电影还算是好看啦,虽然浓缩或是删剪掉不少地方,不过应该还是可以成为好看的故事,而且速度也满适当的,在想法上议题上虽然比较少但是也有可以令人思考的东西,配乐也满合适的,而且也是一部我看完之后能够余韵留存的作品。只是这一篇我写的时候一直觉得很卡,而且也觉得写的不怎么样,有些该提的东西好像也没有说到。如果之后购入DVD之后还有动力的话我个人是想再写一篇心得,只是看我过去的实例恐怕很难。



「我之所以要去,是因为我比世界上任何人都了解虫族外星人。如果到那边去,也许我可以更了解他们。我从他们身上偷走了他们的未来;我只有从他们的过去努力学习,才可以开始理解他们。」
回上一页   344人说赞 赞一个   关联: 战争游戏   人气:4150   回覆:0 *   编辑 关联 删除
留 言
暂无留言,欢迎留言.
留言
  • 请勿负面批评网友留言、艺人、长相。
  • 笑脸 笑脸2 YA 爆笑 笑到并轨 羡慕 冷静 无感 窃喜 脸红 疑问 冒冷汗 三条线 保密 惊讶 抛媚眼 失落 大哭 迷茫 生气 敲打指责 睡着 滑稽 亲亲 庆祝
    贴连结 | 线

    联络我们   hk.dorama.info